从“冷兵器”时代的手术物理切除开始,到“热兵器”时代粗犷爆裂的放疗,再到“生化武器”时代无差别攻击的化疗,以及“精准打击”时代的小分子药物靶向治疗,一次一次强攻而不下,而能让肿瘤细胞陷入免疫系统“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的免疫疗法的到来似乎为这场战役带来了一丝胜利的曙光。
CAR-T 细胞疗法则是这场“人民战争”的排头兵。
而这样一部宏大史诗的序章,必然需要伟大的企业来一同书写。为此,我们从上百家已成燎原之势的中国 CAR-T 企业中选取了 24 家组成这个榜单,希望能借此得窥中国 CAR-T 疗法发展的一隅未来。
在本次评选当中,CB Insights 中国依据 DPTC 体系(Depth、Popularity、Tendency、Collaboration)从四个维度全方位评估企业
自身研发和商业化能力、外界资本态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具体到 CAR-T 榜单上来讲,评价维度包含以下六个方面:CAR-T 产品临床进展、CAR-T 项目数量、公司累计融资金额、技术负责人背景、技术前沿度以及商业化能力。
复星凯特(Fosun Kite Biotechnology)
关键词:技术和资本的强强联手上榜理由:
为复星医药和全球 CAR-T 领导厂商 Kite 共同设立的合营公司。2020 年 3 月,其 CAR-T 产品益基利仑赛注射液(拟定)上市申请被受理,为中国进度最快的 CAR-T 新药。依托复星医药高度协同的产品线和在国内强大的渗透能力,有望助力新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公司已在上海张江成功启用首个 CAR-T 产业化生产基地。
传奇生物(Legend Biotech)
关键词:FDA 突破性疗法认定上榜理由:
选择 BCMA 而非热门的 CD19 作为首个研发突破的靶点。美国 FDA 授予靶向 BCMA 的 CAR-T 疗法 JNJ-4528 突破性疗法认定。旗下药物 LCAR-B38M 是 NMPA 通过的首个 CAR-T 临床试验申请。与强生制药子公司杨森合作,同时开拓欧美市场。作为金斯瑞的子公司,未来有可能从金斯瑞拆分,独立赴美上市。
药明巨诺(JW Therapeutics)
关键词:背靠中美两大制药巨擘上榜理由:
背靠药明康德与 Juno 两大制药巨擘,引进 Juno 成熟技术平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行二次开发,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 CAR-T 产品。其产品 JWCAR029 是首个在中国获批进入临床的靶向 CD19 CAR-T 产品。2018 年 3 月,公司完成了由淡马锡、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元明资本领投的 9000 万美金 A 轮融资。
恒润达生(Hrain Biotechnology)
关键词:汇天下英才而用之上榜理由:
专家团队汇集多个海内外资深医药研发科学家。接连获得 3 个 CAR-T 注册临床批件,并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合作。同时布局 U-CART、TCR-T、溶瘤病毒等领域。2019 年 9 月,公司完成了由深创投领投的 2 亿元 B 轮融资。
上海细胞治疗(Shanghai Cell Therapy Group)
关键词:非病毒载体敢为天下先上榜理由:
使用国内外罕被使用的非病毒载体达到与主流病毒载体接近的转染率,使成本降至 1/10。作为细胞治疗领域老牌玩家,战略先手布局,并得到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目前已申请 176 项细胞治疗相关专利,其中专利授权 27 个。在研管线包括多个血液瘤及实体瘤的热门靶点药物。
科济生物 (Carsgen Therapeutics)
关键词:全球首个肝细胞癌 CAR-T 细胞临床实验上榜理由:
开发 10 余款针对不同靶点的 CAR-T 细胞候选药物,发起 5 项 CAR-T 细胞治疗血液瘤(2 项)和实体瘤(3 项)的探索性临床研究,拥有一整套人源化抗体及全人抗体筛选平台。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合作,开展了全球首个针对肝细胞癌的 CAR-T 细胞临床实验。产品 CT053 被 EMA 纳入优先药物(PRIME)计划,被 FDA 授予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资格。
西比曼生物科技(Cellular Biomedicine Group)
关键词:中国细胞治疗公司的扬帆出海上榜理由:
首个在 NASDAQ 上市的中国细胞治疗生物科技公司。与诺华制药达成战略许可和合作协议,在中国生产和供应 CAR-T 细胞治疗药物 Kymriah®。企业自身也在布局多条 CAR-T 管线以及 TIL 细胞疗法等。在中国的 GMP 车间涵盖 12 条独立的细胞生产线,GMP 生产设施总面积占地 6500 平方米。
亘喜生物(Gracell Biotechnologies)
关键词:极大缩减 CAR-T 细胞制备周期上榜理由:
独有 FasTCAR 技术,可将 CAR-T 制备周期从传统的两周缩短至一天,更短的制备周期对病情恶化迅速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异体 CAR-T 产品 GC007 注射液获得中国首个异体 CAR-T 产品临床批件。同时布局通用型 CAR-T 以及双靶点 CAR-T。2019 年 2 月,完成由淡马锡领投的 8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
博生吉(PersonGen)
关键词:走向 CAR-T 细胞生产智能化上榜理由:
中国首批从事 CAR-T 等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及临床产业化的企业之一,CAR-T 产品涵盖血液肿瘤与实体瘤。具有完备的全自动、全密闭 CAR-T 细胞生产线,让 CAR-T 细胞制备从复杂化、个性化、劳动密集型中走出标准化、智能化的道路。
艺妙神州(Immunochina Pharmaceuticals)
关键词:风起清华园上榜理由:
通过实现其独有的无血清悬浮慢病毒工艺以及长效 T 细胞富集工艺,显著提高了 CAR-T 细胞的疗效和安全性,降低了制备成本。创始人团队均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博士,并与国内多家顶尖肿瘤医院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合作。优异的临床数据在美国血液学(ASH)年会以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展示。
驯鹿医疗(Laso Biotherapeutics)
关键词:更优秀的全人源抗体库上榜理由:
拥有独特的全人源抗体库和淘选鉴定技术平台、稳定的质粒病毒规模化生产技术平台和细胞产品全流程的 CMC 能力。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布局独具特色的 TCR-like CAR-T 细胞治疗产品,可用于治疗胃癌、鼻咽癌等实体瘤癌症。
华道生物(HuaDao CAR-Tcell)
关键词:“普惠” CAR-T 疗法践行者上榜理由:
聚焦细胞培养、运输和运营管理系统构建。具备 CAR-T 产业化全流程全产业链国产化能力,自主研发的相关 CAR-T 细胞生产、转运、仓储设备走向量产,极大压缩 CAR-T 细胞生产成本。构建细胞治疗技术转化平台,助力 CAR-T 疗法“普惠”更多患者。
北恒生物(BioHeng)
关键词:师出名门,推动 CAR-T 技术持续演进上榜理由:
核心团队来自于 CAR-T 细胞疗法创始人之一 Carl June 教授团队,致力于开发面向未来的通用型 CAR-T。开发多种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包括新型共刺激结构域的设计、改善肿瘤微环境的抑制作用的技术方法、腺相关病毒的有效利用等,从多方面对 CAR-T 疗法进行升级改造。
克睿基因(Cure Genetics)
关键词:基于 CRISPR 技术,攻关 UCAR-T 免疫排斥
上榜理由: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在通用型 CAR-T 方面,采用 CRISPR 技术敲除免疫排斥相关基因,实现普及性更强的细胞治疗方法。双基因敲除效率和脱靶率控制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可大幅降低细胞制备成本。除细胞治疗外,广泛布局基因治疗与分子诊断。科学创始人丛乐系 CRISPR 共同发明人。公司已获得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
邦耀生物(Bioray Laboratory)
关键词:构筑 CAR-T 技术的未来上榜理由:
与多家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推动通用型 CAR-T 技术的开发。已有通用型 CAR-T 管线包括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 BCMA- 通用型 CAR-T 以及针对前列腺癌治疗的 PSMA- 通用型 CAR-T。基因治疗领域先行者,是全球第一家将 CRISPR/Cas9 应用于哺乳动物的机构。致力于将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通用型 CAR-T 细胞构建中,以获得成本更低、质量更均一可控的产品。
合源生物(Juventas Cell Therapy)
关键词:将 CAR-T 制备成本控制在进口药的 20%上榜理由: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 CNCT19 的临床申请在 2018 年 11 月获 NMPA 受理,并将 CNCT19 的成本价格控制在进口药品的 20% 左右。共有 8 个针对不同靶点的研发管线正在推进,产品适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2019 年 7 月,公司完成了由英创远达领投的亿元级 A+ 轮融资。
博雅辑因(EdiGene)
关键词:当基因编辑遇上细胞疗法
上榜理由:
致力于将前沿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转化为癌症治疗的创新疗法,并开发即诊即用的通用型 CAR-T 技术,为 CAR-T 细胞治疗产品带来更加稳定的质量和更为低廉的成本。2019 年 9 月,完成了由 IDG 资本和礼来亚洲基金投资的近亿元 Pre-B2 轮融资。创始人魏文胜博士系北京大学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组编辑分会副主任。
普瑞金(Pregene)
关键词:纳米抗体平台加持 CAR-T 疗法上榜理由:
搭建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抗体平台,可辅助研发更好的 CAR-T 疗法。具备 CDMO 能力,提供 CAR-T 药物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在产业化平台的加持下实现 CAR-T 从科研成果到成药的涅槃。
斯丹赛生物(Innovative Cellular Therapeutics)
关键词:“武装” CAR-T 细胞上榜理由:
独有“装甲型” CAR-T 技术使得靶向 CD19 的 CAR-T 细胞表达 Dominant Negative PD-1 蛋白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中患者达到 92.3% 的客观缓解率。积极布局实体瘤领域 CAR-T 治疗,完成了对 6 例晚期转移的实体癌受试者的评估并观察到 4 例受试者达到了部分缓解,1 例接近完全缓解,客观缓解率达 83%。
波睿达生物(Bio-Raid)
关键词:肿瘤与 HIV 双管齐下上榜理由:
拥有全球首个“应用 CAR-T免疫细胞治疗 HIV”发明专利,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展了人体临床研究试验,相关 CAR-T 细胞产品能直接杀死 HIV 病毒感染的细胞,并能与病毒激活剂药物联用能清除在“鸡尾酒疗法”中存活的“漏网之鱼”,实现 HIV 感染的 CAR-T 细胞精准治疗。与 CAR-T 细胞疗法创始人之一 Carl June 教授共同建立院士工作站。在血液瘤、实体瘤以及通用型 CAR-T 领域均有布局。
优卡迪(Unicar-Therapy)
关键词:中国最多的 CAR-T 临床申报受理数上榜理由:
应用二代以及三代 CAR-T 技术,同时还在 T 细胞上设计了抑制 PD-1 和 PD-L1 的结构元件和示踪清除标记。一共获得了 4 个来自于 CDE 的 CAR-T 临床申报受理批件,为中国企业最多。近期,与泰尔茂比司特(Terumo BCT)第二次的深度合作,旨在为 CAR-T 细胞疗法带来自动化方案,提升 CAR-T 细胞疗法的效率和质量。
吉凯基因(Genechem)
关键词:与中国 400+ 三甲医院长期稳定合作上榜理由:
科研服务起家,与中国 90% 的研究型医院有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引进科研机构最新研究成果及后续产品上市后的渠道推广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同时布局血液瘤和实体瘤。在研疗法 CD19-CART 已完成将近 30 例血液瘤临床试验,CR 大于 90%,未出现死亡、感染以及三级以上 CRS。
精准生物(Precision Biotech)
关键词:向白血病发起“精准”攻击上榜理由:
研究范围涵盖 CAR-T、TCR-T、CAR-NK、干细胞治疗与基因编辑、基因治疗技术。开展 CAR-T 靶向研究 20 余项,一类生物类新药“pCAR-19B 细胞自体回输制剂”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同时布局异体 CAR-T 细胞、微环境诱导型 CAR-T 细胞等领域的研发。
华夏英泰(China Immunotech)
关键词:左手 CAR-T,右手 TCR-T上榜理由:
具有丰富的 CAR-T 和 TCR-T 技术研发管线,靶点包括血液肿瘤、实体肿瘤以及病毒感染相关等疾病。创始人林欣系清华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从事T细胞激活相关的免疫学研究二十多年,是行业领军人物。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免疫肿瘤疗法是当代最具突破性的生物医学技术之一。
由于技术不断地进步,新靶点、新机理不断地被发现,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全球研发阶段和获批上市的以 PD-1 和 CAR-T 为代表的免疫肿瘤药物数量增长了约 91%。
图 | 全球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图(来源:CB Insights)
*根据 CB Insights 预测,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可以达到 290 亿美元,CAGR 为 19.70%。
CAR-T 细胞疗法是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疗法的简称。T 细胞是人体内消灭肿瘤细胞的主力军,一般情况下 T 细胞受体只有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出现的情况下才会被激活,而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测则常常调低 MHC-1 分子的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 T 细胞并不能被活化。经过基因改造加上 CAR 之后的 T 细胞注射回病人身体后可以绕开 MHC 提呈机制,直接攻击肿瘤细胞,从而避免了肿瘤细胞通过 MHC 下调的逃逸机制。
图 | CAR-T 细胞治疗流程示意图(来源:CB Insights)
CAR-T 技术已经探索到了第五代。
代次更替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CAR 结构的精进以及有可能的还在持续验证中的更为精准、高效、持久的疗效上。
当下主流的二代 CAR 技术相对于一代 CAR 增加了共刺激结构域 CD28 或者 4-1BB,显著改善了一代 CAR-T 无法完全激活、体内扩增不良的情况;
三代 CAR 则在在二代基础上多增加了一个共刺激结构域,主要包含 OX40、CD28 或 4-1BB。该项改进使 CAR-T 疗法在一些临床试验数据中表现出相对于二代更为持久的活性。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表明,多种共刺激部分可能不会使第三代 CAR 更有效,具体疗效依然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第四代 CAR 引入了促炎症细胞因子或共刺激配体,主要作用是克服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抑制,增强 CAR-T 细胞扩增能力。通过在肿瘤区域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募集并活化其他免疫细胞进行免疫反应;
关于第五代 CAR-T,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第五代 CAR-T 同样是基于二代 CAR-T,添加了激活其它信号通路的共刺激结构域,比如 IL-2Rβ 胞内结合 STAT3/5 的结构域。第二种声音认为第五代 CAR-T 即为通用型 CAR-T。
图 | 二代 CAR 结构(来源:Juno 官网)*一个典型的 CAR 通常包括一个胞外抗原结合域、一个铰链区、一个跨膜结构域、一个 T 细胞激活结构域和一个或多个胞内共刺激结构域。
CAR-T 疗法已在血液瘤治疗领域取得突破。
2017 年是 CAR-T 疗法爆发的元年,目前全球市场上仅有的两款 CAR-T 免疫疗法的药物均在 2017 年经美国 FDA 批准上市,他们是诺华公司的 Kymriah 以及吉利德全资子公司 Kite Pharmaceutical 的 YesCarta。这两家 CAR-T 疗法的靶向均是 CD19,其首批适应症分别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和特定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
整体来看,目前 CAR-T 细胞疗法还处于产业初期的阶段。
除目前已上市的两款 CAR-T 疗法外,在国际上进度靠前的产品还包括金斯瑞旗下南京传奇产品 LCAR-B38M、新基公司旗下 Juno Therapeutics 的 CAR-T 产品 Liso-cel 以及新基公司与 Bluebird 联合研发的 bb2121 等。同时,像 Cellectis 公司为代表的正在研发通用型 U-CART(Universal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s)技术的公司,同样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图 | 全球范围内各国在研 CAR-T 临床项目个数(左图)和临床阶段进度统计(右图)(来源:clinicaltrials.gov)
*具体搜索条件包括"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Inventional","Recruiting","Not yet recruiting", "Active not recruiting","Enrolling by invitation"(截至 2020 年 4 月 10 日)
根据公司年报显示,Kymriah 在 2019 年销售额达到 2.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5.8%。而 Yescarta 的销售额同样表现不俗,年销售额为 4.56 亿美元。从销售数据上来看,Yescarta 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它在近三个季度的销售额趋于平缓,增长幅度较小。根据药渡的报告预测,在未来五年间,预计 CAR-T 产品销售额将以 46.1% CAGR 增长,至 2025 年市场规模可达到 67.75 亿美元。
图 | 两款上市 CAR-T 疗法销售额统计(来源:公司年报)
市场对 CAR-T 的关注度持续上升。
2020 年 2 月 24 日,Yescarta ® (国内暂定名:益基利仑赛注射液)向中国 NMPA 提交了上市申请。作为中国首个申请上市的 CAR-T 产品,该消息又一次将 CAR-T 疗法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在去年 12 月初,诺华在内部宣布放弃 CAR-T 在实体瘤领域的研究,原因是让内部暂时集中解决 CAR-T 在血液瘤方面的问题,但会持续关注实体瘤方面的发展。CB Insights 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 CAR-T 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次数呈逐步上升趋势。
图 | 全球范围内 CAR-T 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次数(来源:CB Insights)
实体瘤市场远大于血液瘤。
根据 2019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中国发病率最高的前 10 种癌症均为实体瘤,占全部癌症的比例高达 76.64%;2019 美国癌症年报数据也显示,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仅有不到 5% 的比例是血液肿瘤。征服实体瘤才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而相对于血液恶性瘤,CAR-T 在实体瘤治疗领域的应用仍然充满挑战。目前临床进度较快的大多为血液恶性瘤靶点,实体瘤靶点相对较少。
图 | 2015 年中国女性、男性主要恶性肿瘤死亡分布图(来源:2019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三年,故 2019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的数据的采集年份为 2015 年。
实体瘤治疗的挑战与野望
CAR-T 实体瘤疗法研发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需要克服脱靶毒性,因为几乎所有的靶点都是肿瘤相关抗原,即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会有表达的抗原,所以如何避免 CAR-T 细胞在清除肿瘤细胞时误伤机体正常组织是首要议题;
其次,因为实体瘤实质上是一群异质性肿瘤细胞,不同突变肿瘤细胞上的靶点不一样,所以某一种特定的 CAR-T 细胞并不能完全杀死所有的肿瘤细胞;
再则,不同于血液肿瘤发生于血液系统遍布全身,CAR-T 细胞很难直达实体瘤部位,而且即使 CAR-T 细胞能够浸润进入到实体肿瘤内部,实体肿瘤拥有自己的与正常组织相异的微环境,有自己的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等,CAR-T 细胞和正常免疫细胞可能都会被肿瘤微环境抑制,从而无法发挥应有的免疫作用。
虽然在治疗实体瘤的路上遇到了种种艰辛,但是科学家们正在试图突破 CAR-T 实体瘤困境。CB Insights 中国的数据显示,
在上榜的 24 家公司中 CAR-T 中,排名前三名的实体瘤靶点是:GPC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3)、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以及 MESO(间皮素)。这三个靶点旨在对肝癌、胃癌、胰腺癌等适应症上实现突破。
图| 榜单中 24 强公司在研 CAR-T 疗法靶点统计(来源:公司官网、clinicaltrials.gov)
*此次统计仅包含部分血液瘤常见靶点(上)和部分实体瘤常见靶点(下)
除了在寻找肿瘤最佳靶点这个方向上努力外,保持 T 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以及抵抗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同样十分重要。这两方面的主要策略包括双特异性靶向 CAR 的设计、与免疫抑制剂的联用和在 CAR-T 细胞上装备免疫调节因子等等。
目前较为有吸引力的一种做法是通过 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编辑和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 PD-1 缺失或是 PD-1 阴性受体(PD-1 DNR)的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在 CAR-T 细胞上设计阻滞 PD-1 信号可以让细胞疗法在应对 PD-L1 表达上调的肿瘤细胞时有更加持久的功效。
降低毒副作用,最大化正向 CAR-T 疗效
另一个必须正视并解决的问题是 CAR-T 的临床副作用。
所有的癌症治疗方法都有副作用,比如化疗的毒副作用是脱靶效应,可能导致整个机体内细胞(包括干细胞)的永久性基因修饰,从而使患者留下长期严重的后遗症。CAR-T 疗法也一样会产生毒副作用,但是相对于化疗,CAR-T 疗法的毒副作用多为在靶效应,毒性作用范围取决于抗体单链可变片段的特异性和T细胞活化。因此,清除靶细胞或停止 CAR-T 细胞植入后,这些毒性作用是可逆的。
不过,CAR-T 在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仍然需要得到妥善处理,尤其是 CAR-T 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是不能被忽视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相关的发热、低血压、缺氧以及神经系统变化。
目前托珠单抗用于治疗 CAR-T 细胞诱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已有较好效果,已有研究正在探索是否可以在不损害疗效的情况下将托珠单抗预防性地用药在儿童和成人急性前 B 细胞淋巴白血病中;此外,所有对 CD19 和 BCMA CAR-T 细胞进行试验的研究组均报告了神经毒性,但这一副作用较为可控,临床上主要通过定期给患者注射球免来缓解。
通用型 CAR-T,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保证疗法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 CAR-T 细胞治疗普及的关键前提。目前成熟的技术大多为自体 CAR-T 细胞疗法,整个 CAR-T 细胞制备需要全封闭操作 15 天,使用复杂性较高,加之较高的成本带来的高昂的治疗费用,妨碍了 CAR-T 疗法更广泛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成品型通用 CAR-T 细胞(即 UCAR-T)已经被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投入。
在此次 24 强榜单当中,有 9 家公司披露他们正在研发通用型 CAR-T。
UCAR-T 作为未来 CAR-T 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被产业界寄予厚望,开发成品型 T 细胞的主要挑战是免疫排斥反应,下一代 CAR-T 技术是希望通过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 T 细胞中造成免疫排斥的基因,将其制成没有免疫排斥的、只特异杀伤肿瘤的标准化 T 细胞,将 CAR-T 变成可标准化出售的药品,从而大幅降低 CAR-T 成本,使之惠及更多病人。
癌症治愈的希望已在生根发芽
目前,多数中国的 CAR-T 疗法还处于早期临床阶段,企业间竞争关系还没有完全凸显。对于这个年轻的生物技术,未来还有许多可能,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在和美国齐头并进。
图 | 榜单中 24 强公司融资轮次统计(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 CAR-T 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制备周期长、产品价格较高、可及性差、适应症较为局限等等。我们会对未来 CAR-T 产业在两个方向上有所期待:一是头部公司在传统的 CAR-T 技术(二代、三代)基础上,将产业化更进一步;二是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在下一代 CAR-T 技术上有所突破,实现产品差异化从而弯道超车。
与此同时,市场也在时刻关注着其他新型基因细胞疗法,例如 CAR-NK、CAR 巨噬细胞等等。
CB Insights 中国将抱着最高的期许持续关注中国细胞疗法的发展、关注中国 CAR-T 企业,期许这场人类伟大的抗癌战役中“执旗手”的出现,期许攻克癌症的春暖花开时。
以上观点由中和应泰吕长顺(凯恩斯)编辑整理,投资顾问执业编号:A015061907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