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进入过节模式,量能萎缩严重,资金无心恋战,消费和科技股均有所反弹,其中科技蓝筹表现较强。我在前面讲过,科技股未来将会分化,有业绩支撑的科技蓝筹强者恒强,而单纯的概念炒作很难持续。
今天的反弹力度总体比较弱,支撑位在60日线,最低点也打到了2920,短期调整基本到位,反弹仍有空间。
节前只有9月30号一个交易日,接着便是七天长假,出于对风险的担忧,资金大幅入场的可能性较小,9月收官想必也是以缩量的形式来完成。对于节后的行情,我们更多应该关注宏观的经济政策以及经济数据,目前的宏观态势就是经济差、政策松,股市的表现一般不会差,所以对于后市不用太担心,调整反而给了我们机会。大金融板块将是市场的主要支撑,实际上保险,证券近期调整的也比较多,可以重点关注。
而消费板块已调整月余,由于市场的风险偏好仍然较低,且外资持续买入,消费后期的表现值得期待,而且消费板块的机会也比较多。作为对比,科技板块我认为仍有调整的空间,很多科技股,并不具有投资价值,不支撑这样的炒作。
实际上,这轮追高科技股的,很多损失较大,也给我们再上了一课。对于5G、云计算等确定性较强的行业,也需要择优观察,科技股的投资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市场确实没什么好说的,就说说在投资生涯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好了。所有人都想买到穿越牛熊的股票,但是很少有人能忍耐住这期间的波动。
就近期来说,一些医药,消费调整月余,而对面的科技股气势如虹,自己的股票还在跌,如果是天天看盘的,很难不受影响,最后忍不住可能就换股了。我想,最根本的问题出在这里,局限于眼前,没有看到未来5年乃至10年的机会,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如果能够看到市场空间的大,与企业的小,至少就有信心了。没有长远的眼光,别说持有10年了,持有1个月都会变得很折磨人。
如何不受市场的影响,巴老其实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不要看盘好了。专注于盘面之外,看盘的时间用来看财务报告,研究报告,研究公司的竞争力,市场的风险等级等等,唯有客观才能足够理性,投资并不需要感性。
人们普遍的意识是风险和机会并存,或者高风险高收益,实际上真是这样吗?往往高风险的时候,对应着低收益,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但是散户一般都是追涨杀跌,我们看到往往都是在市场最热的时候,一批股民开始跑步入市了,然后等着他们的就是长达数年的套牢。
这就是所谓的赚钱效应惹的祸,股市是个零和游戏,只有少数人才能赚钱,当多数人都赚钱的时候,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往往可能就是阶段的顶部。
真正的大机会往往都在没人关注的地方,忍耐、理性,是优秀投资者不可或缺的品质,他们的投资生涯往往是孤独的,在旁边者看起来,他们往往偏执,保守,没有激情。但这就是投资的本来面目,试问你做好准备了吗?
以上观点来自吕长顺(凯恩斯),执业编号:A015061907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