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大兴机场)于近日迎来了正式运营。除了面积之大让“追星女孩”都感慨找“爱豆”的“困难”,大兴机场的“智慧机场”定位同样引人注目。
在此之中,“当红”技术“人脸识别”有着极强的存在感:不仅在自助值机时完美替代纸质登机牌,识别完成后,旅客可以凭脸就可以刷遍全机场(比如安检等)。
究竟什么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大兴机场的建设中都有哪些科技公司参与其中?产业链上又都有哪次投资机会?
“刷脸商用时代”来临B端需求注意金融安防
据了解,人脸识别(FaceRecognition)指的是能够识别或验证图像或视频中的主体的身份的技术,是生物识别的一种(此外还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语音识别等)。
根据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自2015年到2020年,人脸识别市场增长率达到了166.6%,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增幅居于首位。 据前瞻数据预计,到2021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预计将达到63.7亿美元,按预计期间的复合增长率达17.83%。
在中国,“刷脸”也逐渐成为生活的日常。除了安检刷脸,支付可以刷脸,乘车可以刷脸,看病可以刷脸.....几乎无处不在。
实际上,自2015年以来,国家便出台了多项政策助推产业发展。从银行金融业,到安防领域,再到对整个产业的行动计划,国家对人脸识别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的加大。2017年12月发布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则具体规划“到2020年,复杂动态场景下人脸识别有效检出率超过97%,正确识别率超过90%”。
在资金端,根据CBInsights在2018年发布的《TopAITrendsToWatchIn2018》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资金支持方面已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其投入的资金主要专注于人脸识别核心技术。
据了解,我国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运用于金融和安防两大B端领域。
上文提到的机场安检领域便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多个机场的安检系统已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在我国民航产业的发展和对安全的要求下,未来还将产生更多需求。在公安监控领域,广证恒生曾指出,我国公安监控系统存在城市差异大、人均摄像头低的特点,未来监控增量空间巨大,拉动人脸识别行业增长。
而在金融领域,为推广刷脸支付,支付宝曾提出30亿元补贴,近日还表示未来补贴力度将“不设上限”;此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建行等银行推出了相关支付相关方案;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也宣布了可刷脸认证养老金。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发布人脸识别领域相关金融标准,以明确人脸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测算,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人脸识别整体市场成长迅速,未来市场渗透快速攀升,预计到2021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达到53.16亿元。(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具备买卖依据!)
今日好书推荐:《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有兴趣的投资朋友可以免费下载阅读。